新媒體素養:策展的時代
2012年開卷好書獎,在圖書館翻過以後,覺得挺有興趣,後來又因為一位出版社老師的提及,才認真地把它看完。
看這本書有點吃力。作者以他廣闊的閱歷,橫跨文學、藝術、消費,從中整理出一個脈絡,將他所知的資訊重整、策展,試圖宣告一個新的世代的產生。但日文(或是日本人的寫作方式)
跟我們比較像,是迴圈式的,太多精采的舉例例證,拐彎抹角的寫作方式,重複出現的語意詞彙,讓我花了一點時間才理解......
不過身為新媒體時代的年輕人,作者所說的一些新科技、現象對我們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,(什麼社群啊串連啊每分每秒都在發生啊不是已知嘛)但書中縱向地將日本社會的背景脈絡呈現,在橫向地從文學藝術商業舉證,經緯交織成一個新時代脈絡,我認為意圖可以,而且有很多值得學習,並重新思考。
策展的時代
在網路的時代我們越來越無法認認訊息的真偽,但是我們可以搜尋,所有明星媒體的過往經
歷都能夠被馬上確認,”人的信用”可以被看見。(你有在搜尋引擎上打過自己的名字,有出現過什麼樣的結果嗎?)部落格在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新的資訊源頭。
資訊大量的產生,但是人的接收程度是有限的,因此我們開始仰賴提供觀點的人,在英文的網路世界中稱為”策展人”,循著某條脈絡或情境,從資訊雜沓的洪流中擷取資訊,賦予該資訊所句有的意義、所擁有的可能性,所包含”只對你個人而言的價值”等這些脈絡、情境的存在。
我們在某些部落客的觀點上"打卡",也就是說,我們從某個部落客的眼睛去看世界,從他的眼睛裡,我們找到我們想要看到的資訊,看到他的觀點。而不用從茫茫的資訊流中,被資訊轟炸。我們仰賴一些意見領袖得到訊息、我們仰賴臉書的塗鴉牆看到別人眼中的世界。
符號消費的衰亡
“對目光的欲求”以及”與他人串連的渴望”,我們生為社會性動物,不斷再確認個人與社會之間建立什麼樣關係的手段,這種渴望深刻的反應在消費市場上。
我們購買某種品牌,以此確認自己的身分,以前這種價值共識是憑藉著大眾媒體資訊統一化,電視廣告、雜誌廣告報紙廣告等等,歌頌這些物質的符號價值,而消費者全盤接受這些資訊。
那是一個從大眾媒體上取得消費資訊,用服裝或所有物等”具象的表層性”包裝自己的時代,Web1.0、2.0。這樣的消費社從一九九零年代慢慢走向終點,經濟呈現直線成長的情況宣告結束,不再期待收入的增加社會地位可節節高升。
如果消費是用以確認自己與社會間關係的手段,那在消費行為本身背後,隱含的認同他人存在,與他人串連並獲得認同。
消費的內容包含商品、資訊以及服務,圍繞著這些消費的脈絡、情境,為什麼我們存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?這個商品以什麼方式展現給我們這些意涵?透過消費,我們與怎樣的世界以及怎麼樣的人們串連?隱含在消費背後的是展新的世界?還是懷舊溫馨的場所?或者是刮著疾風的荒野呢?
透過這些故事情節成為context,我們才得以認同並串聯彼此。
在大眾媒體式微的世界,符號消費走向滅亡,”功能消費”:以實用功能取決消費(快速時尚的優衣庫、牛肉蓋飯素食),或是"串聯消費"取而代之的新世界。
我們出門要帶的東西變少了,只要一台手機,所有事情都在雲端,分享,分租房間(share house)、汽車共享(car sharing),獨自擁有,沒有經濟效益。
“只有分享權沒有所有權的新生活方式”
平台保護文化多樣性
青花瓷產生的背景在於蒙古帝國所建構的龐大經濟與文化平台,蒙古人是在北方草原上遊牧的騎馬民族,於十三世紀從中國往中亞、阿拉伯、印度直到東歐,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囊括在其版圖之內,建立起龐大的通商系統。
蒙古帝國在這樣的統治經濟網絡下,維持完全不介入各地區文化的態度,完全包含多宗教、多種族,多語言、多文化這四方面相異元素並存,並貫徹不干涉主義。
亞歷山大大帝推廣希臘文化,曾致力讓羅馬帝國的神殿與劇場,並且普及喝葡萄酒的文化,在大航海時代,西歐也強迫亞洲、非洲殖民地信仰基督教,但蒙古帝國完全不曾推廣任何文化。
蒙古帝國正是名副其實的平台:
第一:以壓倒性的軍事力量統治大部分的歐亞大陸
第二:建構大型間接稅與代用貨幣形成高便利性的通商系統
第三:貫徹不干涉主義,認同多元文化、宗教、語言,讓各民族發展各自獨特的文化。
而蒙古帝國正體現了新的網路生態系統,巨大的社群媒體平台上,全球資訊流通著,還有無數的策展人,與這些社群聯結並提供觀點,這樣的生態系統,於焉誕生。
透過大眾媒體控制資訊的”廣告”即將滅亡。
提供大眾媒體記者共通新聞稿的”通訊社”也在社群間失去了意義
無論廣告或公關活動甚至促銷全部逐漸形成一體,組成投資組合以分散”如何適當地像社群媒體投遞訊息,精準訊息傳達”。
唯一不變得事情就是"變",我們站在一個新時代的入口,可能是一個整合的平台,在那裏,所有文化都有發聲的機會,從資訊汪洋中加值、傳播、分享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以上是我引用並稍加整理的書的內容,作者在前言裡便提到,一個"素人創作的時代"來臨!在結尾卻用"媒體、廣告、消費者"作結尾,所以讓我很混亂啊!
每一個章節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龐大的議題,對商業來說,比較重要的是他形容"廣告和媒體商"還是都在以傳統的角度去做行銷,賣弄廣告"戰術",而沒有策略可言。而在最後利用蒙古帝國形容一個新資訊平台的誕生。(這個概念太可以套用在Rakuten的商業模式上)(而未來將會統一由一種系統提供商供應服務,其他商家利用此系統製作各種服務在系統上廝殺)
而在文化部分,他卻和Thomas Friedman一樣抱持著樂觀正面的態度,認為資訊的全球化並不會消滅地區文化。
我想起Mr. Jamie在部落格上提到,我們已經錯過了網路開始的時代,而這正是mobile internet剛起步的時機,鼓勵年輕人趕上這股潮流。
你感到混亂嗎?
而我,是的,我想在一切都還沒定調之前,就是多看多寫吧。
這是個"人人都是媒體人"的世代,做自己的資料庫、為自己策展、建立自己的品牌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