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略觀點。

資訊要接收過思考消化整理,才有可能成為觀點,有了觀點看事情的角度才能有力量(未必全面)
那個看事情的角度,可能激發起一場有意義的行動,(但行動之於人是否有意義就看鎖定的對象了,或是對所有人夠不夠周延)
那個有意義的行動可能啟發某些人、影響與改變。(但前提是這個傳播過程是有效的。)

沒有經過實踐過的讀書或是想法都很傻。

所以我在有限的時間內開了口,
不過短短一個禮拜,我覺得好像過了一年兩年那麼長,時空被拉長,用加速兩倍的時間在飛離,
跟畢業籌劃組討論得很開心、被老師們醍醐灌頂感真的很痛快。邏輯與思考。
原來大學最後一年是要學這些東西。

雖然我還不夠理性。

最近都在看國外網站電子商務的資料,覺得自己吸收的真的很慢短時間內要達到水準真的很難......
(還有管數第一堂課我就要頭昏了嗚,還沒上過微積分呢)
台灣電子商務推行得還不如國外全面。
(國外資料太驚人了,應用也是超前,才一年的報告就可以用成幾十頁的資料)
(網路世界每天都是革命...真佩服那些寫手每天follow那些資料,腦子豈不是也24hr運轉著)


我的畢製題目是自己呢。

我已經喝咖啡喝到大約六點多去7-11,店員就會笑嘻嘻拿好city cafe問我要喝什麼。
(看我早上那麼狼狽還能那麼親切也真是好,嘻嘻)

延宕了很多事情。我很需要全面休息。關機。
不過現在有動力。(嘻嘻)
直接就看到終點,一開始我真的很不安,可是我想要珍惜,僅僅是這樣而已。

高中的時候都形容自己在深海裡...安靜與無聲,
如今也在水裡,但像在大海裡游著自由式一樣,幾秒幾秒大口換氣。
真的,再忍一下下,我要任海水漂著。

Be Brave。

留言

  1. 借我複習一下嘻嘻
    第一段和第二段那行的說法
    在王陽明的心學脈絡下叫做知行合一

    王陽明所謂的「知」僅指主觀形態的知,「行」則一方面可以指人的實踐行為,一方面可以包括心理行為。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理解:
    1.知行本體:
    王陽明說:「未有之而不行者,知而不行只是未知。」此則回應宋代儒者所謂「真知」的觀念,也就是說知而不行表示還沒有達到「真知」。本體即指本來意義,王陽明相信就其本來意義而言,知行是合一的,這個合一並非說二者完全是一回事,而是強調二者是不能割裂,互相包含的。

    2.真知即所以為行,不行不足謂之知:
    不行不足謂之知首先是指當我們說明某人的道德(知)時,這個知必是和行聯結在一起的(如他先有孝行,我們才會說他孝順),所以知必然聯繫包含著行。另一方面也可以指一般的認識活動,也就是說體驗和親身經歷有過(鬼按:也許是一種經驗論),食物是否好吃,道路是否平坦,要親身實踐過才會知道,則個人的認識必源於實踐。

    3.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
    這個說法是從動態的過程來了解知與行相互聯繫,相互包含的意義。也就是說,意識是整個行動的第一階段,從這個角度來說知是行的一部分。另一方面,就行為是思想的實現或者觀念的完成而言,行是知識過程的終結,也就是說知是行的一部分。總而言之,知與行是互相包含,不可區分的。

    4.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
    這個題法是強調知行不能獨立分割出來,要達到知,就必須通過行,要完成行,也必須依知為指導。意即:行不能無主意,故行不離知;知不能無手段,故知不離行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理想國

【Someone】張懸,七年

女人不是天生的,女人是變成的──《西蒙波娃》